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工伤赔偿必须辞职才能给吗?
  2. 隧道工伤处理流程?

工伤赔偿必须辞职才能给吗?

不必辞职也可以享受工伤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因工作岗位发生工伤的,应当从事后开始领取工伤医疗补助和工伤待遇,不得因工伤而被辞退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 (工伤保险第二十条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员工因工作岗位而发生工伤,可以在不辞职的情况下申请工伤赔偿。被保险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将工伤医疗费用和工伤待遇支付给被保险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辞职后才申请工伤赔偿,可能会影响其工伤认定和赔偿,因此建议员工在发生工伤后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以便及时获得工伤医疗补助和工伤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 (工伤保险第二十条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工伤赔偿,不是必须要员工辞职。工伤保险待遇按照不同阶段不同待遇支付,不构成伤残的,复工既可以进行结算;构成伤残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来即应进行当前费用结算,包括按伤残等级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结算和1—4级的办理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手续;离职时支付的是5—10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支付。

不需要。

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 (工伤保险第二十条规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工伤不是必须要工伤劳动者辞职,才可以拿到赔偿金的。

 2、工伤赔偿金的给付都是一次性的。做完工伤鉴定后,不需要本人辞职,只要当事人拿着鉴定书,就可以和工作单位协商要求进行工伤赔偿了。 

3、如果单位没有缴纳社保,那么就不会支付赔偿。

 4、当事人可以到劳动委员会仲裁,需要等一个月才出结果。

工伤赔偿不是必须要员工辞职的。工伤保险待遇要根据伤残鉴定等级进行支付,若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要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依法享受相应待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隧道工伤处理流程

先申请工伤验证,

1、要求用人单位垫付医疗费,进行治疗。

2、收集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明。劳动关系证明材料是申请工伤认定的必备材料,没有劳动关系证明,将无法启动下一步的工伤认定程序;没有劳动关系证明,不要轻易启动工伤认定程序,否则也可能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3、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由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进行的行政确认,是处理工伤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单位认可是工伤,劳动者可以建议用人单位去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只有人力***和社会保障局才有权作出工伤认定,不要盲目相信企业认可工伤的承诺;

第二、自发生工伤事故确诊职业病,最晚不要超过一年的时间去申请工伤认定。

4、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对工伤受伤程度进行伤残评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

5、申请劳动仲裁,索赔工伤待遇。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可以确定工伤赔偿的项目和工伤赔偿标准,可以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规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