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工伤保险条例劳动法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交通事故和工伤误工费有什么区别?
  2. 为什么员工发生工伤,公司却不按国家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赔偿?

交通事故和工伤误工费有什么区别?

交通事故为民事侵权行为,交通事故赔偿本质上属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范畴,因此交通事故赔偿具有民事侵权赔偿的一般特征。工伤事故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因而工伤事故赔偿具有劳动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两者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不同点:

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 (工伤与劳动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工伤事故赔偿产生于具有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获得赔偿的权利人是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劳动者,赔偿义务人是与劳动者具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因此,工伤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具有劳动关系、为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其显著特征。而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则无此特殊要求。

2、适用法律不同 交通事故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责任,适用《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工伤事故赔偿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工伤保险责任范畴,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 (工伤与劳动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主张权利的时效不同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交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应当自争议发生后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逾期劳动者即丧失了主张权利的胜诉权。

4、归责原则不同 交通事故赔偿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即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才承担赔偿责任,工伤事故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不论劳动者对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否具有过错,用人单位均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 (工伤与劳动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交通事故与工伤赔偿的区别:从法理上来说,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并不是同一个位阶的概念,交通事故中的一部分属于工伤事故,而工伤事故中的一部分是交通事故引起的,两者的范围有所交叉,而不能相互完全涵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为什么员工发生工伤,公司却不按国家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赔偿?

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才能定性,这点很重要。无论企业是否给员工参保,都不影响认定。不必先找企业赔偿,先收集证据申报认定,如果企业不愿意申报,个人可以准备齐相关资料到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申报。

认定为工伤后,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没有参保的员工因工伤所致的医疗、伙食、营养、误工、护理、康复等费用由用工单位承担,涉及伤残的还需要做伤残鉴定


第一公司应该没给你算工伤保险。第二公司没没给你申请工伤认定。第三工伤老板肯定是愿意跟你私了。

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才能定性,这点很重要。无论企业是否给员工参保,都不影响认定。不必先找企业赔偿,先收集证据申报认定,如果企业不愿意申报,个人可以准备齐相关资料到人社局工伤保险处申报。

认定为工伤后,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员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相关待遇。没有参保的员工因工伤所致的医疗、伙食、营养、误工、护理、康复等费用由用工单位承担,涉及伤残的还需要做伤残鉴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关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