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智能合约的法律意义?

智能合约的法律意义?

区块链智能合约是一种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基础上建构的应用,首先其本质是一种技术,智能合约又反映当事***益的变动与调整,属于法律规制对象,所以区块链智能合约具有技术与法律的双重意义:

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 (区块链智能合约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智能合约的要约与承诺。与传统合同一样,智能合约当事人必须先行协商合约条款,并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之后,就可以在代码中记录他们的全部或部分意思表示,并开启密钥进行数字签名,智能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其要约与承诺***用哈希算法将文字信息转化成二进制代码,这时的代码具有协商一致的法律效力,如果发生争议,当事人要么重新协商,要么通过***或仲裁庭,方能撤销智能合约的效力,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2.智能合约的自动履行。智能合约是借助自治代码来履行合同的,通过严格正式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代码会在支持区块链底层协议的所有节点上,向全网公布并经全网验证,以分布式方式执行,一旦条件满足被触发后,无法停止执行,也不会被单方终止,且无需依赖任何的其他中间机构。智能合约的执行具有自动性和强制性,改变了传统合同的架构,也对合同法律体系形成了挑战。

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 (区块链智能合约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不同区块链应用场景导致的智能合约差异。区块链按设计应用场景,分为公链、联盟链和私链。私链作为管理工具,仅适用于内部局域管理,联盟链合约限于有限主体及用户,通常意义上的智能合约,多指公链上的智能合约。目前,应用或者正在探索应用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金融市场方面:如数字票据(深圳市已经用于开税务发票)、证券领域、跨境汇款、供应链金融等。非金融市场方面:如身份验证(如社会扶贫APP用区块链验证贫困户身份信息)、电子存证(如杭州互联网***以电子存证作为定案依据),慈善事业领域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区块链背景下的智能合约法律问题 (区块链智能合约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