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洪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洪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洪洞取暖补贴?
2021年山西省烤火费补贴标准,仍然按职务级别而补,一般公务员和文职雇员,事业人员等烤火补助是3360元,乡镇副职和正科级职位的补3920元,好象4480元补贴标准是正县处级和副县处级的补贴标准,为什么烤火费按级别补贴?
(一)洁净煤补贴标准
凡我区“禁煤区”外范围内居民用户购买洁净煤或型煤,每吨补贴 300元,每户居民每个取暖季最多补贴 3 吨,不够 3 吨按实际数量补贴,不购买不享受补贴,由各乡镇负责监督补贴至居民用户。
二)“煤改气”补贴标准
根据尧清办发[2019]3 号《尧都区 2019 年清洁取暖工程补贴办法》:
“煤改气”用户2019年11月1日开始第一次缴纳天然气费用时,一次性缴费500元,天然气公司直接向用户燃气账户储值800元;用户第二次缴纳天然气费用时一次性缴费500元,天然气公司向用户燃气账户储值900元;用户第三次缴纳天然气费用时一次性缴费1000元,天然气公司向用户燃气账户储值1600元;用户第四次缴纳天然气费用时一次性缴费1000元,天然气公司向用户燃气账户储值1200元。
◆煤改电任务补贴标准:独立式空气能***暖,财政补贴设备总价值的 70%,补贴每户最高不超过 7000 元。独立***暖式用户每个***暖季用电量在 10400 千瓦时以内,价格为0.2862 元/千瓦时。超出部分用电价格为 0.507 元/千瓦时。
山西大槐树到底迁出多少人数?
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前后,明***在山西强制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居民迁徙,共历时47年,人数达近100万,迁出面积达到当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
由于当时明***把这些***都集中在洪洞县古大槐树下,进行登记注册后强制带走的,所以绝大部分的***后裔都把前辈出发的最后之地洪洞,作为外迁之前的祖籍,将***的这颗大槐树作为祖籍的标志,因此人们也把这次迁徙称为“山西大槐树迁徙”。
***大槐树到底是个什么梗?
感谢邀请。可以明确几点。
一是,元末明初的灾难。元朝末年,兵灾水灾不断,很多地方的百姓十亡七八。明初又是“靖难之役”,不少地方真的是百里无人烟。
二是,乱世存在着桃源。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山西,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三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活动。
四是,洪洞的特殊之处。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正好有一棵大槐树,作为迁移百姓的集结处正合适。
五是,老人传下的说法。据说正经从大槐树下迁移的人,脚上的小拇指有特别之处,指甲盖上会长一个小指甲。不知真***。
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底下老唖窩。官方把这个地方的人口都迁往其他各个省份。像这样大规模的民事迁移,人们都知道的闯关东下南洋。
谢谢邀请
刚看到这个题目,小编以为大槐树让人恶搞了呢
“问我家乡在何处,***大槐树”,洪洞县从唐宋时就建有驿站,驿站旁有一座古刹,叫广济寺。寺旁有一株古槐,这就是大槐树最初的原型
时至今日,这颗大槐树(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已经是全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元末,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再加上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天灾人祸致使中原地区人口数量锐减,而且从第一次起义到结束长达16年(1351到1367年)之久,起义初期,各方农民起义势力弱小,强大的元军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导致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地区出现“赤地千里少人烟”的状况,并且以此为中心辐射(《元史.顺帝本纪》,使豫、鲁、苏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扬州城中当时被杀的仅余有十八家)
朱元璋得天下后,为巩固***,***纳臣子建议,决定“***屯田,开垦荒地”(实际上就是用暴力手段,强行驱使)
此过程中,山西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相反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虽也有战争,但影响不大(就当是情况来看这一点反而成了劣势),相较于中原地区,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本地居民加逃难过来的),而且距离较近,人口迁徙方便完成
于是,就决定从山西“***”,据记载,当初直接迁入地是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可想而知,就算当时的洪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现在的行政单位是县)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口
事实上,在明朝17次“***”中,涉及到山西大部分地区(包括现在的晋中、晋南、吕梁和晋东南等地区),而洪洞大槐树下是当时最大的***“点行地”(类似于***点),所以就有了现在“寻根”“祭祖”追寻到大槐树的说法,再加上后来的宣传,“***大槐树”就被独立了出来
总结一下:此次***,历经近半个世纪(1373年到1417年),人数达到百万以上,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的一次迁徙。“***大槐树”的成功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沧海桑田,华夏永远是一家
谢邀,陕西洪洞大槐树是我国著名的寻根祭祖的圣地,在这里说是什么梗恐怕有一点不妥吧。毕竟我国大部分的人民的祖上都是从***这里迁往全国各地的。所以,山西大槐树是我国寻根祭祖的一大必去之地。
最早生活在山西的人民为什么要***呢?
我国古代人民的心中都有着一种“落叶归根”的愿望,那就是不管生活在何地,家乡永远是人们心目中最初的地方。家的重要性胜于一切。我们从出生在这个地方生活来这么多年,谁乐意一辈子背井离乡啊,但是,我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官方***”在明朝初年发生了。
元末到明初年间,由于中原大地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生产力水平低下。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率领中原汉族人民推翻了蒙元王朝的统治,这标志着汉族人民终于重新结束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但是一个大难题来了,明朝建立初期,全国各地人口数量非常稀少,在当时的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人烟稀少,多处地区百里无人烟,因此人口的缺少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的生产水平。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而这一大难题也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由于山西地区人丁兴旺,生产水平很高而且几乎没有受到战乱的纷扰,因此明朝统治者将***的目光放在了山西。
虽然山西***在当时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对,但是正因为此举,使得明王朝的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长远来说,***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当***的指令被山西人民知道后,当地人民坚决反对此举,但无奈“胳膊扭不过大腿”,当地人民只好硬着头皮痛苦万分的相应国家号召,因为***就意味着要与兄弟姐妹分离。
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人员逃跑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官府派人将***人员全部背过手绑了起来,甚至为了方便确认人员,还将他们的小脚趾划了一道口子。这就是后来的“解手”和“两班小脚趾”的由来,现在的许多现代人民喜欢背着手走路,而且也有很多人们有着两半脚趾,可以说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是早期***人口的后代。
明朝从洪武年间在***大槐树处设立移民局开始***,到明朝永乐时期的***结束,一共用了大约五十年的***,人口的迁移极大的缓解了全国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难题,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生产水平的发展。可以说,明朝***是一项英明的举措。
所以到了现在社会,当年的陕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了人们寻根祭祖的不二圣地。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这一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与想法吗?欢迎留言吐槽,想看更多的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洪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洪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