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坑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坑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家对农村迷信有什么看法?
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长流中,都是处在封建,半封建的文化统治之下。道教,佛教,***教等共存,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信仰。在儒家学说来论证,在科学的角度论证,从佛学的哲理论证,迷信的种类数不胜数,讲鬼神,讲相术,地理风水,阴阳八卦……无所不有。什么算迷信?我认为,与科学不悖逆,符合大自然规率的信仰是正信.正教!否则是迷信.邪教!
农村的迷信是有百分之八十是真正的迷信,这是古代流传下的歪文化遗产。很多是由从文人丶***那里传下的智慧知识,结果以口头相传之民,因为识字有文化人太少了,在众人没知识文化的理解中出现了错误,传的久了、多了就很多人相信。
如“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其是,妻不出门,即丈夫外出时妻子不能送出院门,这是封建统治者对女性的守复。扒不回家,即丈夫出门久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扒着丈夫早点回家团圆。
还有百分之二十是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及道理的,只是在科学占领了高地又解释不了的。也被称为迷信。如;梦境,风水时气等!特别是李春风、袁天罡的***,科学为什么不会推算,而早在唐朝的人就可以呢?总之,华夏文化博大精深,迷信与科学有着互争互斥存在!
迷信活动对稳定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有时它和科学是纠缠在一起的。比如说信迷信之人多半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精神寄托非常重要,它不会使人得病。现代科学认为70一80%的病都是因为精神原因造成的。去烧香拜佛的一般都有生活上的困惑与烦恼,只有还愿才能有精神上的依托。他(她)不得病省了可观的医药费,农村生活自来不富裕。这对个人来说意义重大,更可观的是对社会对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价值。
什么叫迷信,这是对信仰的侮辱。如果要讲迷信,全世界都讲迷信。一个国家,用一块布做一面旗子,这就是国家,是母亲。人死了造一纪念碑,***去向石头叩拜,难道说这不是说迷信?
“以房养老险”推行举步维艰,为什么?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不断上当受骗也使得国民智商日益提高。以房养老推行不利,只能说明老百姓越来越聪明了。
道路千万条,防止上当吃亏第一条,以房养老作为一种保险,首先是对保险公司有利,对于老人来说,则是非常不靠谱的选择。
作为商业盈利机构,保险公司的目标是追求高利润高回报,不可能让消费者占到便宜。就以重疾险为例,一家保险公司实际理赔的金额还没有保险销售人员的提成多。
关于以房养老,财智成功整理过一些数据,在2017年9月份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比较长的文章。
以房养老在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推出试点,但是一直到2017年7月份,全国仅有65个家庭参与,其中半数是无子女家庭,平均年龄71周岁。
数据显示,苏州一位70岁老人有一套市值500万的房产,以房养老后每个月拿到手的养老金是1.85万元。***如能活到77周岁,那么只能拿到155.4万元,去世后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连市值的三分之一都拿不到。
我是红枫侠客,欢迎关注。
“以房养老险”原本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子女或者因为某些事故失去子女的老年人来说。
但在现实中,老人有很多担心,有很多疑虑,这些担心和疑虑消除之前,推行“以房养老险”必然困难重重。
这一个不属于养老险,但情况类似的例子。曾经有一位老人因为受到保姆的悉心照顾,所以签订了一份协议——老人去世后,房产归保姆所有。
保姆拿到这份协议之后,就开始虐待老人,希望他早点死去,然后拿到房产。这时年迈的老人已经没有***的能力。签订协议之后,如果没有人监督协议的执行,老人的权利很容易被侵害。
老人的担心和疑虑就在这,签订“以房养老险”之后,老人的权利谁来给保障?让老人自己去***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这个经历和能力,严重的甚至已经卧病在床。
在权益得不到明确保障的前提下,房子在自己手里是最安全的,就算有一天自己孤独终老在房里,也比那种没有保障的协议要好。
另外,市场上出现过许多打着“以房养老险”名义侵害老***益的案例,也对老人选择这种方式养老方式心存余悸。
新闻报道,老人被骗,被赶出自己房子的案例不在少数。谁来保证老人签订的“以房养老险”协议中没有猫腻,来自正规公司呢?
再好的东西,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保障来做支撑。这种涉及自己房产和养老问题的大事,谁又愿意先啃螃蟹呢?
买房按揭和以房养老的倒按揭
我们买房用的按揭贷款,利率大概是6%左右。100w的***,如果是20年偿还期,则年还款约8.72w,期满后20年总还款为174w。
而以房养老实际上是倒按揭,还是利率6%,如果考虑20年的养老期限,***设20年后刚好老人去世,同时房产也折价为0,则每年能支付的养老款仅2.452w,20年内总共支付49w
看见没有,100w***还款要174w,接近2倍,而倒按揭才支付了49w,接近一半。这两个差别就是利率带来的,一个是6%,一个是-6%。
实际上还有区别,卖房按揭是期限是准确的,20年就是20年,但养老的期限是不准的,你怎么知道他20年后就驾鹤仙去了呢?有的人就是活的长怎么办呢?所以,倒按揭时,金融机构也会将人的寿命预想的长点。一对65岁的老人想以房养老,保险公司预想他们能活到85岁,还是考虑活到90岁?也就是25年的倒按揭。那么25年倒按揭,年支付养老款仅1.624w了。而1.624w能过1年吗?
所以,以房养老时,房子远没有是个想象中的财富保障。
以房养老的提议太早,那时,房子是升值资产。当年凡是咬牙***的人都赚了,这个事实给百姓强化了房子是财富的观念。所以,如果有人没有存款,但是他有几套房产,谁都知道他的实际财富远比有百万存款的人富裕多了。
但是今后房产是否升值,就未必了,按照金融机构的观点,房产牛市可能已经到了尾声,再用房产来保值升值已经不是好的手段。所以,他们还要考虑适当加大点安全系数,就像按揭买房时只能7成***一样,一个100w的房子,他只能按80w或70w给你发放养老***。因为保险公司真正赚的钱,是老人去世后房子拍卖的残值。
这样的结果是:老百姓认为房子很值钱,你才给我这么点养老现金,这可是房子啊!;而保险公司认为房子在贬值,我冒了很大风险却没什么收益,只是一间没人要的房子。
这样的矛盾在经济领域很多,比如现在商铺投资就是这样的。房主认为租金太低,投资都不太上算了;而租户认为房租太高,经营什么生意都不赚钱了。两方都认为亏了。
第一大主因是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本身就是小众业务。幸福人寿介绍说,四年多来,前来咨询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家庭有几万户,最终之所以大部分无法完成投保,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年龄不合适,二是房子不合适,三是投保阻力大。
根据设计,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投保年龄为60岁~85岁,而不少前来咨询的是50多岁的中年人;其次,房子产权问题也影响投保,例如有的房子是单位产权房,不能外部流通,不符合抵押要求;还有的是老人曾离婚或丧偶,房子产权不完全属于老人,析产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会影响投保成功率。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推行困难的另一主因是,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项涉及主体相当多的复杂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保人对产品的理解需要时间消化,二是办理流程涉及多个外部环节。由于房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相当重,其中不仅涉及各种评估、公证、法律事宜,还有复杂的家庭人情问题。例如,有一例是丧偶老人希望投保,但因子孙不同意而导致投保失败。
一些农民年交百元社保,却天天要求大幅度的提高养老金,合法吗?
想法总是要有的
但是要成现实是要“神助”的 无法可依
一年交百元一,这不是“社会保障”而更象互助蓄金
这里有一些大环境 (忽略)
企业类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们是奉行“多缴多得少交少得不交没得”来领取养老金
还享有國家的调整养老金
而城乡居民(农村综合保险现合并)因缴费方式金额比例不同,没有分企业同步调整
所以到手💰少
当然,农民年交金额太少,所以到手钱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坑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坑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