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坑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坑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认为大集上什么东西不能买,是骗人的?
在大集上会有穿的土里土气的人,手里会拿着沾满泥巴的东西,你见他手里拿的东西,你问他是什么东西,他会回答你,他是从哪个山坡或者山洞或者旧房子的地下刚挖到得,他也不知道,现在要拿去给哪个老板看,如果在你心里你觉得是个宝贝的话,你买下了,那你就亏了,他是骗人的,是***的。
你认为大集上什么东西不能买,是骗人的?
在农村,赶集是农村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人们能在集市上购买或者销售生活中需要的一些日常物品,也能发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可谓是千奇百怪。不过有经验的农村人都知道,在农村赶集的时候,有一些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花钱购买,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的,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农村集市上有哪些东西是骗人的!
1、集市上销售的各种名贵药材
农村有很多人都有泡药酒的习惯,所以不少人都愿意买点药材回家泡酒。不过大多数人都是要专业的药材店里购买,哪怕是集市上有非常名贵的药材也绝对不会花一分钱购买。因为这些药材都是不良商贩***的,拿回家泡酒不仅对身体没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2、各类古董摆件
农村集市上也有不少人是卖一些所谓的“古董”的,而且这些“古董”看上去还都挺像回事儿的,也有一种年代感。但是“看上去像”和“实际上就是”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集市上的这些“古董”都是商贩找一些普通的瓶瓶罐罐做旧之后的产品,不值钱,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3、保健营养品
近几年在农村销售保健品、营养品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因为农村现在大多都是一些老人生活,对这些东西都不太了解,经销售人员鼓吹之后,就会买上一些保健品。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大多都是三无产品,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骏景——殷
大集上的什么东西不能买,这是脑筋急转弯吗?我能说不需要的不能买吗?你觉得的呢?开心一刻😁
什么东西不能买这要看自己,只要有人卖的东西,就一定有人买,既然是大集上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太贵,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买东西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有太多的不舍,买的无非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般最容易受骗的是用的常用的一般都知道怎么买,买什么样的,当然了也会有些骗人的小贩,大家记得不要贪小骗,一般就不会上当受骗
谢谢邀请,前段时间在集市上看见有好多人围观的场景,基本都是中老年妇女,人群中有两男一女,每个人都拿好多条金项链,以抽奖的名义跟大家互动,每人先交一百元钱,百分百中奖,刚开始真的有好多人中奖,后期说给大家发礼物,每人一把菜刀,随即说奖项抽取完毕了,其中一男子手提钢管,其他两人也急匆匆就离开了,这时大家才意识到被骗了。我认为作为年轻一代人应该多跟父母普及一下新形式的骗术,避免上当受骗。社区或者村委会也应该加强这方面宣传教育,提高警惕。
从各人角度来讲,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贪小便宜,必上当。不要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理性购物,不盲从。最好从长期经营的货主那里购买货物,能够保证质量和售后。
一些农民年交百元社保,却天天要求大幅度的提高养老金,合法吗?
国家又没有给农民发工资,国家每年对城市的投入是多少?对农村的投入又有多少?国家又有那一条法律规定不能给农民涨养老金的?所以我认为合理合法。只是不明白你专拿农民来说事是什么意思?
谢问`、一些农民年交百元社保、却天天要求大幅度提高养老金、合法吗、合法、因为四零后五零后的人、在园家最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做义务工、虽然生为农民、没有特长能力为国家做出大贡献、做为最低极的农民、没有大功劳也有苦劳吧、有能力学历的人领这高工资、享受有越的待遇、′交五险一金、也是他她在职的规定、:也是他们汗劳保丰收、越退休了、工钱越高、可以安享晚年、做为层次最低的农民、汗劳不保丰收、没组织、没规定、没收入、在农村跑保险的人很多、去每家户去解说、农村也不理解、都还认为交保险是骗人的、,在这说农民的命也不值戗、赞是还没钱花、还有这借钱花、一年下来打零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初维持生活外也剩不了几个钱、跟交不起养老保险、大病险啊、也不知道考虑以后自巳养老怎么办的眼光***打算、农民老百姓就是那老被兴、活一天转一天、活成五八算四十、过去的传统观念、栽树乘凉、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做孝子、现在时代变了、养老防儿、、做孝子、国家给多给少、比不给强、‘、以后六七零后、没儿没女的光棍、比有儿有女还强百倍、..不能自力生活的还得依靠国家的好政策而安度晚年、?敬请网友们多提见解、谢、
谁会嫌钱多呢,这几年农村的消费越来越旺盛了,只要他们肯花钱,国家给这些老人多发点零花钱也是应该的。
他们这一代人不容易,年轻的时候受到户口限制,没有获得平等的工作机会。等就业市场放开的时候,他们大都过了劳动年龄。本来靠自己劳动种粮食种菜谋生,结果粮食和菜都不值钱了。。。
所以,让他们过好一点是应该的。
如果生在5o后一6O后想要养老金多一点合法,因为他们交公粮,义务劳动,支援国家建设,有凭证,拿5oo差不多再加上自己交城乡医保,万一生病可以去看,他们以前没有吃饱。像以前义务劳动指发俩个曼头,一个省下来给孩子们吃。老了应该给乡下人享福。[大笑][大笑][大笑][祈祷][祈祷][祈祷]
“有些人,自作聪明,不买社保,往往会后悔的”你怎么看?
社保是必须买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医保,如此年年狂长倒是应该考虑考虑交不交了。拿百分之九十人的***让百分之五的人受益,其它的医保基金被谁挪用或窃为己有尚不明朗。
未雨绸缪这个成语,用在养老保险上是最确切不过的。
我曾经看到过关于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口号,“劝君莫做寒号鸟,参加保险要及早”。
***都会老,老了都须养老,不要到老了后悔,因为,世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
不买社保肯定是会后悔的,不管怎么样你交夠十五年以后到年龄就可退休,拿点退休金起码夠本人吃粥。不交社保老了夠呛的,不过我也听说有个别人现在买了好几套房子他就没交社保,还讲以后他就靠收房租养老,但只是极个别而已。
不买社保的人,大多是“聪明”人。他们认为:交钱的事不划算干,拿钱的事才划算。受农闹的鼓噪迷惑,认为不缴纳社保,只要找些借口,比如:交公粮,修水库,挖沟打坝,当农民工,当保洁,等等一系列的不着边的借口,国家就会让社保局发养老金。这既违反法律法规,也违背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届时老了,没有养老金,心里肯定是后悔的,但嘴上依旧是很强势。以为国家会让步,社保局会害怕。
“以房养老险”推行举步维艰,为什么?
“以房养老”是个伪命题,推行困难,说明老百姓不傻,知道明摆着吃亏的事情不能做。
(1)以房养老,注定吃亏
媒体曾爆出一个实例:苏州一位 70 岁高龄的老人签了以房养老的合同,把价值 500 万的房子抵给保险公司,每个月看似能获得 1.8 万元的收入,即便能再活10年,到手的金额也不过才 216 万,连当前市值的一半都拿不到。
要知道我国的平均寿命截止 2018 年才只有 75 岁!这样支取养老金的方式其实和普通工人退休后领取社保养老金一样,大概率是拿不回本的!
况且以房养老是保险公司推出的,合同条款的利弊都是倾向于有利保险公司的方向。其中规定了那么一条:***如房价遭遇下跌,居民拿到的养老金数额会随之减少。。。虽然现在地产业处于景气的周期,但是未来数年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看看黑龙江鹤岗“***价”的房子,谁知道哪个城市会成为后继者呢?
(2)传统观念的约束
买房按揭和以房养老的倒按揭
我们买房用的按揭贷款,利率大概是6%左右。100w的***,如果是20年偿还期,则年还款约8.72w,期满后20年总还款为174w。
而以房养老实际上是倒按揭,还是利率6%,如果考虑20年的养老期限,***设20年后刚好老人去世,同时房产也折价为0,则每年能支付的养老款仅2.452w,20年内总共支付49w
看见没有,100w***还款要174w,接近2倍,而倒按揭才支付了49w,接近一半。这两个差别就是利率带来的,一个是6%,一个是-6%。
实际上还有区别,卖房按揭是期限是准确的,20年就是20年,但养老的期限是不准的,你怎么知道他20年后就驾鹤仙去了呢?有的人就是活的长怎么办呢?所以,倒按揭时,金融机构也会将人的寿命预想的长点。一对65岁的老人想以房养老,保险公司预想他们能活到85岁,还是考虑活到90岁?也就是25年的倒按揭。那么25年倒按揭,年支付养老款仅1.624w了。而1.624w能过1年吗?
所以,以房养老时,房子远没有是个想象中的财富保障。
以房养老的提议太早,那时,房子是升值资产。当年凡是咬牙***的人都赚了,这个事实给百姓强化了房子是财富的观念。所以,如果有人没有存款,但是他有几套房产,谁都知道他的实际财富远比有百万存款的人富裕多了。
但是今后房产是否升值,就未必了,按照金融机构的观点,房产牛市可能已经到了尾声,再用房产来保值升值已经不是好的手段。所以,他们还要考虑适当加大点安全系数,就像按揭买房时只能7成***一样,一个100w的房子,他只能按80w或70w给你发放养老***。因为保险公司真正赚的钱,是老人去世后房子拍卖的残值。
这样的结果是:老百姓认为房子很值钱,你才给我这么点养老现金,这可是房子啊!;而保险公司认为房子在贬值,我冒了很大风险却没什么收益,只是一间没人要的房子。
这样的矛盾在经济领域很多,比如现在商铺投资就是这样的。房主认为租金太低,投资都不太上算了;而租户认为房租太高,经营什么生意都不赚钱了。两方都认为亏了。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不断上当受骗也使得国民智商日益提高。以房养老推行不利,只能说明老百姓越来越聪明了。
道路千万条,防止上当吃亏第一条,以房养老作为一种保险,首先是对保险公司有利,对于老人来说,则是非常不靠谱的选择。
作为商业盈利机构,保险公司的目标是追求高利润高回报,不可能让消费者占到便宜。就以重疾险为例,一家保险公司实际理赔的金额还没有保险销售人员的提成多。
关于以房养老,财智成功整理过一些数据,在2017年9月份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比较长的文章。
以房养老在201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_a***_]推出试点,但是一直到2017年7月份,全国仅有65个家庭参与,其中半数是无子女家庭,平均年龄71周岁。
数据显示,苏州一位70岁老人有一套市值500万的房产,以房养老后每个月拿到手的养老金是1.85万元。***如能活到77周岁,那么只能拿到155.4万元,去世后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连市值的三分之一都拿不到。
我是红枫侠客,欢迎关注。
“以房养老险”原本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子女或者因为某些事故失去子女的老年人来说。
但在现实中,老人有很多担心,有很多疑虑,这些担心和疑虑消除之前,推行“以房养老险”必然困难重重。
这一个不属于养老险,但情况类似的例子。曾经有一位老人因为受到保姆的悉心照顾,所以签订了一份协议——老人去世后,房产归保姆所有。
保姆拿到这份协议之后,就开始虐待老人,希望他早点死去,然后拿到房产。这时年迈的老人已经没有***的能力。签订协议之后,如果没有人监督协议的执行,老人的权利很容易被侵害。
老人的担心和疑虑就在这,签订“以房养老险”之后,老人的权利谁来给保障?让老人自己去***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这个经历和能力,严重的甚至已经卧病在床。
在权益得不到明确保障的前提下,房子在自己手里是最安全的,就算有一天自己孤独终老在房里,也比那种没有保障的协议要好。
另外,市场上出现过许多打着“以房养老险”名义侵害老***益的案例,也对老人选择这种方式养老方式心存余悸。
新闻报道,老人被骗,被赶出自己房子的案例不在少数。谁来保证老人签订的“以房养老险”协议中没有猫腻,来自正规公司呢?
再好的东西,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保障来做支撑。这种涉及自己房产和养老问题的大事,谁又愿意先啃螃蟹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坑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坑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