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成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成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养老保险合并是哪年?
农村养老和城镇养老合并于2014年。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现在是双轨制,也就是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也就是企业和事业养老金差不多
居民医保和新农保全国要彻底统一了吗?大病报销提高至60%了吗?
居民医保和新农保全国要彻底统一了吗?大病报销提高至60%了吗?
是的。这是日前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19】30号)的改革精神。为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人将进一步收益。其中,新农合参保人,尤其是特别贫困人群,受益则会更为突出。
根据通知相关精神,我分以下六个要点予以解读。
(1)基本医保
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居民医保统收统支。
(2)大病医保
降低并统一大病医保起付线。原则上,可参考当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制定。
提高大病报销比例从50提升至60%。
贫困人口倾斜政策: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增加5%,并取消封顶线。
2019年国家对居民医保人均补贴标准增加30元。其中,50%也就是15元用于大病统筹。增加后,人均年补贴标准下限为520元。
河北医保经办,如何应对城乡医保整合?
河北医保经办如何应对城乡医保整合? 视频加载中...
首先,坚持信息系统建设先行的理念。完善的医保信息系统可以监控医疗服务行为和保障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连接着居民参保、缴费、监控及报销等环节,是提升医保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河北在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中,坚持以信息化为引领,确定了“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经验、稳步推开”的改革思路,在全省统一开发部署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
不断调试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医保政策的可操作性。注重把政策融入信息化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政策运行管理的人为干预。将医保政策嵌入到系统,能够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的,决不手工操作,确保政策的安全性。而且河北省将信息系统建设先行的理念融入相关政策中,如对贫困人口实施的“三重保障”机制,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将这些惠民政策全部嵌入到系统中去,运用信息化手段结算报销,实现贫困人口市域内出院即时结算,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其次,注重政策的有效衔接。由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二者存在一定的制度差异,如在药品目录上,城镇居民医保的药品目录分为甲类和乙类,而新农合药品报销则以基药为基础,不区分甲乙类;在门诊慢性病保障的病种、报销起付线和报销最高限额等都有所不同。
因此,河北在保证不降低现有的保障水平基础上,大胆的探索创新,根据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层就医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实现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待遇就高不就低,目录就宽不就窄、封顶线就高不就低”的目标。
再次,提升监控稽核水平。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人群多,基金体量大,加强基金监管、防范风险尤为重要。河北坚持问题导向和管理目标导向,在整合过程中全面提升监控系统功能,着力打造集“监控管理、医保服务、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信息管理体系。
建立网上监控与现场稽核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实行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推进监控系统全省联网,指导各市经办机构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监控系统数据共享。重视疑点信息分析、处理、比对、核查,运用大数据对经办活动进行分析研判,对异常信息及疑点数据深入核查,确保基金安全。
怎样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服务基层居民,通过整合***和动员居民,将基层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满足城市基层居民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要,通过城市基层治理组织的发展,以城市基层治理为导向,让城市基层居民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参与解决城市基层建设中出现的弊病,体现城市基层治理的内在要求,同时也要借助科技创新手段,比如类似闽事理一类的平台进行创新优化工作模式,切实的做到推动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成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合成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