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新华社河内11月6日电(记者胡佳丽陶军)首届中国和越南“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6日落下帷幕。大赛历时4个多月,决出一二三等奖共计16名。

(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此次由中国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区块链科创园、中国创业教育工作者网络和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大赛,于今年7月启动,分别在越南胡志明市和中国南宁市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时举行。来自胡志明市财经大学、越南雒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中越高校与企业共66个项目报名参赛。最终在进入决赛的34个项目中,以路演与答辩方式决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

(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副总领事郝志刚在当天的颁奖仪式上表示,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中越两国青年人才的友好交流。

主办方之一越南胡志明市财经大学副校长颜锦智说,大赛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两国学生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希望今后继续展开更多合作。(完)

(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元宇宙,有哪些核心技术?

一、元宇宙的6大核心技术
分类:
(1)基建: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及算力技术、数字孪生技术
(2)底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3)前端:交互技术(全息影象技术、脑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
1、区块链技术
对于元宇宙,区块链技术极其重要,是元宇宙的重要底层技术,元宇宙的最基础保障,同样一个文件很难区分谁是***品,区块链技术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利用防赏改和可追溯性使得区块链天生具备了“防***”的特点,区块链还为元宇宙带来去中心化的支撑,为元宇宙提供数据去中心化、存储-计算-网络传输去中心化、规则公开、资产等支持。
2、交互技术
交互技术为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虚拟现实验阶梯,例知VR、AF、MR全息影象技术、脑机交互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在这个世界里,内容可以由用户自己输入,带来了无限可能。
3、网络通信及算力技术(5G\6G、云计算、边缘计算)
元宇宙的续用会产生巨大的数据吞吐,为了同时满足高吞吐和低延时的要求,就必须使用高性能通信技术。“5G”具有“高网速、低延迟、高可靠、低功率、海量连接”等特性。“5G”时代的到来,将提供元宇宙的通讯技术支撑。此外,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元宇宙,若想实现沉浸式、低延迟、高分辨率等功能,提供用户易于访问、零宕机的良好的用户体验,离不开现实世界中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计算能力、3D视觉效果、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连接和其他技术支撑,云计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宇宙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需要大量的数据交互。真实世界的计算、存储能力直接决定了元宇宙的规模和完整性。
4、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感官是真实世界与虚拟“元宇宙”的链接,是元宇宙升沉浸感体验的关键所在。物联网的首要条件是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互,无线模组是实现设备联网的关键环节。
5、数字孪生技术(游戏引擎、3D建模、实时渲染)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可以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
6、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元宇宙中主要用到其中的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音学习、自然语音处理、智能语音等技术支撑。
扩展资料:搭建元宇宙,目前有哪些技术难题有待突破?
1、新型显示技术
沉浸式的体验必然要求沉浸式的显示技术,目前在AR/VR显示领域,无论是显示器件还是图像处理与渲染算法,尚不能完全满足元宇宙应用的技术指标要求。市面上主流的AR/VR显示器件(主要是光学波导片)大多存在着重量大,功耗大,解析度差,色偏严重,常伴有眩晕感等问题,要获得一款又轻又好的显示模组,需要材料学与光学的重大突破。
2、算力约束
从计算架构角度看,元宇宙必然是一种“云-边-端”协同的模式。然而,目前无论是云端还是终端,主流芯片的算力储备远远满足不了元宇宙应用的要求。特别是端侧算力瓶颈巨大,这是因为端侧不仅承担了部分智能感知算法,且更重要的是承担了最核心的虚实融合的真实感图像渲染算法,这类算法算力要求巨大且要求超低功耗,目前主流的端侧计算芯片均不满足如此严苛的技术指标。
3、低时延通讯
元宇宙的核心在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交互,这些交互了产生天量的实时数据通讯需求。目前5G技术是否能够完全满足如此高带宽、高并发的实时通讯,依然是一个未知数,也许我们要等到6G甚至7G时代的到来才能圆满解决这些问题。
4、新型传感器技术
元宇宙应用对于用户态势感知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对于用户全维度的信息感知(例如外观、位置、姿态、运动、各种生命体征、甚至心情、意图等)需要轻便而高可靠的全系列新型可穿戴传感器。
元宇宙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大众可以准备拥抱它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期待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精彩。
而对于相关的企业与投资机构,笔者在这里想说的是,与其热衷于概念炒作,不如沉下心来积极投入到元宇宙相关支撑技术的研发投入中来。毕竟,如果能突破芯片、显示器件、传感器、计算架构等“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才真正无可***。

财经学院是什么学校

院校专业:
重庆财经学院(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立于 200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2011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办学目标 ,学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 “做产教融合先锋,建新型财经名校”的办学愿景,遵循“夯实基础、以人为本,融合产教、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明德、健体、博学、笃行”校训,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和产教融合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而努力。,办学特色 ,在 20年的办学中,学校积淀形成了新财经集聚发展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两大特色。,新财经特色:以应用经济学为基础专业群,构建贸易与商务专业群,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金融科技专业群、数智会计专业群、现代物流专业群三大专业群,着力扶持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三大专业群,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专业群,通过相关专业调整、优化与升级,促进新工科和新商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为重庆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产教融合特色:学校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出校企共建 “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将强力推进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组织结构 ,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有党政办公室 /档案馆/校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教师发展中心/评估办公室、教务处(图书馆)、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化办公室、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建处、后勤保障中心等14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学院、金融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学科与专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4000余人,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金融学科。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力打造1+2+2重点学科体系,支撑应用型学科生态体系建设。学校开设有4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学科专业群是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经济学、物流管理、会计学、会展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65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500余人,占总数78%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50余人,占总数的40%以上。学校长期聘请其他高校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和实践教学指导。,学校柔性引进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 20余人;学校自主培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教学科研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5项,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厂(2020)”项目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学校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涵盖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设置与建设等9个专业委员会;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项,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2项);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17门,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名;获批重庆市虚拟教研室1个,建有校级教学团队19个;出版自编教材34部。2016年11月,学校获批为重庆市第二批整体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渝教计发﹝2016﹞12号)。,近年来,学校获批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1个(信息技术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重庆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1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培育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群体1个、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超150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全球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专利2项;15项决策建议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创新创业 ,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以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有 “四平台两基地一中心”的特色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打造了共享、开发、全过程的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开设了系统化、全过程、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中,学校成为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科技局“众创空间”的双授牌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累计入驻学生团队项目74个,师生共创项目18个,参与学生1000余人,目前已孵化公司23家。,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中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共计 84项,其中包括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全国铜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等。,产教融合 ,学校与誉存科技、重庆直通国际物流和信永中和会计事务所等百余家企业,与重庆市多个区县相关***部门,与重庆市进出口商会、重庆市会计师协会和重庆市信用建设促进会等多个行业协会,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个高校在渝校友会等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探索校企共建 “教学项目、订单班、专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园”等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五维递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分别与企业合作开办了开源会计卓越人才班、跨境电商人才孵化班、直通英才班、信永中和审计卓越人才班、德勤班、融创物业管理定向班、华宇菁英班等多种订单班。,在校企共建专业基础上,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重庆誉存大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新示范项目战略研究中心、重庆华龙强渝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重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协会联合共建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新型学院(基地)建设项目;与中软国际筹建现代产业学院。特别发挥举办方旗下新鸥鹏科教城的***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验园,加速优质企业链在产业园的有效集聚,实现了从基地在外到基地自建、从校企隔离到引企入校、引园入校的根本性转变。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植根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学思路,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倡议,已先后与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马里、贝宁和新西兰等17个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设有直通西班牙公立大学本硕连读项目、直通法国高商精英本硕连读项目及多个海外知名高校的研习、实习及交换生项目。此外,学校同时开设有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以及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3个财经类国际项目班。,党建团建 ,学校建立了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党建与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改革相融合、党建与全员育人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在 2012年获得重庆市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0年被重庆市教委指派为重庆市巴南区和大渡口区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组长单位。,学校坚持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成立了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加强学生组织、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学校财富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被评为 “全国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学校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团委被评为“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人才培养 ,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 2万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获奖492项。其中,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内的竞赛项目屡创佳绩,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获得各教指委、学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竞赛项目全国奖项151项,重庆市(赛区)奖项341项。,近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 90%以上。毕业生顺利签约全国各大银行、证券公司、党政机关等大型企事业单位。此外,部分毕业生成功考取了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曼彻斯彻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生。,信息化建设 ,学校大力发展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校园网已实现双线路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终端,并全面支持 IPv6访问,有线网络信息点达1.5万个,无线网络信号在重点区域达到全覆盖。校园网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教育网连接,出口带宽总量达6500Mbps。,学校建成了由统一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一站式业务服务门户与办事大厅、主数据仓库与数据中心构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应用了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 “互联网+教育”发展,着力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部署了由学堂云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课堂系统、智能互联黑板系统组成的智慧教学平台项目,实现了极大区别于传统教学组织形态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校先后获评 “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多次承办各类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并接待其他高校来我校学习交流信息化建设经验。,实验实训 ,学校现有各类实践场所 158个。其中,校外实践实习基地118个,建有一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企业经营与财务决策在线博弈实训室、金融综合实验室、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实验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国土房产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室、会展综合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土地测绘实训室、沙盘模拟训室、国际贸易实验室、审计综合实验室、金融综合实训室、财税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30个。另有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训室等10余个。

后缀:(科技)首届中越“区块链+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