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国52家公司上榜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国52家公司上榜
作者|任万盛

出品|零壹智库&数字资产研究院

据零壹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累计有47个国家和地区、5926家公司申请了38064件区块链专利;其中,有3218家公司来自中国,占比54.3%。
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中国在全球区块链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在零壹财经发布的“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中,中国有52家公司上榜。榜单排名前3的公司均来自中国,分别为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集团,其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100、1374和747件。
上榜的52家中国公司当中,区块链垂直领域公司最多,有19家,包含复杂美科技、趣链科技等;其次是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公司。并且很多公司的专利申请集中在2019年,上榜中国公司中有19家在2019年的专利申请数占历史总专利申请数的比例超过50%,如阿里巴巴、腾讯、微众银行、浪潮集团、网心科技、趣链、蚂蚁金服等。
一、全球区块链专利超1/2来自中国,2018年起出现爆发式增长
在近两年,随着数字化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互联网、电商、IT、制造、物流等行业相继开展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数字科技的研究,并不断增加人力和物力探索数字科技在产业中的应用。
其中,区块链是最受关注的数字科技之一,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孵化器”。截至2019年末,全球累计有5,926家公司申请了区块链专利,数量达到38,064件,覆盖中、美、韩、澳、新、日等47个国家和地区。
图1: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从各国专利申请情况来看,中国在区块链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
在这47个国家当中,中国公司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上均排在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末,有3,218家公司,累计申请20,434件区块链专利,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4.3%和53.7%。
其次,美国有2,048家公司参与区块链专利申请,专利数量累计达到10,921件,分别占全球总数的34.6%和28.7%。
图2:各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及申请公司数量(TOP1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纵观中国过去10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超过80%的专利申请集中在2018-2019年之间。从2010-2019年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可将区块链专利申请分为3个阶段:
图3:2010-2019年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第一阶段(2010-2015年),区块链概念刚刚出现,技术和应用场景还处于探索阶段,仅少量公司开展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如布比、威盛电子。
第二阶段(2016-2017年),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数字货币逐渐进入大家视野,区块链所具备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等特性,吸引了一批科技公司的加入,如阿里巴巴、达闼科技CloudMinds、通付盾、云象、唯链、中链科技、众享比特、中兴等公司。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人与人、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同时还可以保障数据安全,被金融、电商、制造、物流等行业***用,大量公司提出数字化升级,开展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如蚂蚁金服、网心科技、全链通、奇虎360、猎豹移动等公司。
二、2020年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52家中国公司入榜
据零壹智库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中,中国有52家公司入榜,其中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集团3家公司稳居前3。
表1: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统计日期2020年6月30日
按照行业分类,这52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区块链垂直领域、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4个板块。
区块链垂直领域有19家公司,有6家公司专利数量在100件以上,分别为复杂美(347件)、瑞策科技(325件)、网心科技(251件)、趣链科技(158件)、全链通(122件)和中链科技(102件)。
10家科技公司,有2家公司专利数量达到100件以上,分别为浪潮集团-313件-和华为(129件)。
6家金融机构,有4家专利数量达到100件以上,分别为平安集团(747件)、微众银行(410件)、众安保险(182件)和泰康保险(122件)。
5家金融科技公司,3家专利数量达到100件以上,分别为蚂蚁金服(132件)、京东数科(118件)和点融网(104件)。
End.
区块链应用前景有哪些呢
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发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级别市场规模,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级别产业规模的改变。
在企业数量方面,2020H1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达303家,同比增长274.07%。
中国区块链专利数在全球范围占比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的数据,TOP
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46%,其次为美国占比25%。
区块链产业园区作为区块链产业集***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从产业园的位置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形成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聚集效应,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效应,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应和以重庆、湖南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应。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有望依托聚集效应加速发展。
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占比近65%。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的披露,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投入生产环节的区块链企业约1000家,占比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
未来区块链行业市场容量有望达万亿级别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区块链技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员整理分析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现在行业趋势怎么样?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区块链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8月30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区块链技术区域竞争格局
(1)技术来源国分布:中国占比最高
目前,全球区块链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申请量的63.52%;其次是美国,美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申请量的15.44%。韩国和中国香港虽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与中国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2)专利申请趋势:2017年中国超越美国,2020年中国香港超过韩国
从趋势上看,2010-2016年,各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相差不大,美国暂时领先,但是在2017年后中国实现反超。2020年,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为1.34万项,而美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仅1686项。
2017年,中国香港开始申请区块链专利,并于2020年超越韩国,2020年,中国香港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940项,而韩国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501项。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3)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2018年起广东一直位居榜首
中国方面,广东为中国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高达8481项。北京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也超过六千项,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均超过1000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区块链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四川、福建、湖北和陕西。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趋势方面,2011-2016年期间,各省市间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差距不大,2016-2017年,北京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位列第一,2018年被广东反超,此后,广东一直位居榜首。四川、湖北、陕西和福建在2011-2020年的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差距不大。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2、全球区块链技术申请人竞争格局
(1)专利申请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较高,CR10波动下降
2010-2021年8月,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人CR10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90.91%波动下降至2021年8月的24.18%。整体来看,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人集中度较高,但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
统计口径说明:市场集中度——CR10为申请总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占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其中,有联合申请时,专利数量不会被去重计算)。
(2)TOP10专利申请人
——总量及趋势:腾讯科技夺得桂冠,平安科技后来居上
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分别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476项。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1191项。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趋势方面,2017年区块链专利申请才开始逐渐增多。2017-2018年,全球前十大区块链专利申请人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交错竞争,2019年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一飞冲天,达到671项,是排名第二的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的区块链专利申请量的2倍多。2020年,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后来居上,达到713项。
——专利技术分布:G06F21细分领域布局较多
目前,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技术主要布局在G06F21细分领域,其中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量第一的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该细分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达到406项。
(3)市场价值最高TOP10专利的申请人: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占据一半
全球区块链市场价值最高TOP10专利中,有五席由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占据,五项专利价值超过2800万美元。
注:最有价值的专利是指该技术领域内具有最高专利价值的简单同族。当前统计口径按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同族中有专利价值的任意一件专利进行显示。
(4)专利申请新进入者:十大新进入者
全球新进入者有10位,分别是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浪潮质量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恩链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其中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最多,为776项。
新进入者定义:仅在过去5年内才提交专利申请的申请人。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京东数科背靠骆马湖,蚂蚁科技朝向太平洋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晚,上交所科创板公布了京东数科招股书。京东数科拟通过科创板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募集资金总额为203.67亿元。
其实,京东数科最应该对标的企业是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从业务方向上是这样的,但网上很多的文章都是对标蚂蚁 科技 ,因为毕竟京东数科是从京东金融演化而来。当然,京东数科的业务范围与阿里云、蚂蚁 科技 都有部分相关,但并不相同。
京东数科首次披露了其主要业务的三大板块,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To F)、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To B)、***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To G)三大块。2020年上半年,这三部分业务营业收入的占***别为41.48%、52.37%和5.57%。
蚂蚁集团在回复***询问中称,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 科技 平台、创新业务及其他。
上市进度上,蚂蚁暂时领先京东数科
从上市进度上看,京东数科起步早,但进展好像落在了蚂蚁 科技 的后面,但因为蚂蚁 科技 是要A+H双上市,最终谁先登陆资本市场,还不好最后下决定。对于京东数科来说,能在蚂蚁 科技 之前上市显然相当相当重要。
7月1日,***网站便公布了京东数科在科创板上市辅导的系列文件。而直到7月20日,蚂蚁集团才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蚂蚁集团已向港股、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且科创板的审核状态8月30日已更新为“已问询”。京东数科却刚刚被上交所受理。蚂蚁集团IPO进程后来居上,辅导券商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两家公司。从8月25日蚂蚁集团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到9月9日完成两轮问询并于当晚通知9月18日上会,蚂蚁集团科创板IPO审核全程一共用时25天。
蚂蚁营收大概维持在京东数科七八倍水平,利润差距太明显
看营收,据京东数科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京东数科营收分别为90.70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2020年上半年,营收103.27亿元。
同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月份-6月份,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1206.18亿元和725.28亿元。也就是说,蚂蚁集团的营收大概是京东数科的七八倍的样子。腾讯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同期腾讯金融 科技 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3.37亿元。
京东数科于2018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报告期内(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136亿元、182亿元及103亿元,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及-6.7亿元,波动较大。蚂蚁集团报告期利润分别为82.05亿、21.56亿、180.72亿和219亿元。
谁更有钱?蚂蚁1000亿级、京东数科100亿级
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亿元。
蚂蚁 科技 2020年6月30日有1,047.23亿元的货币资金。
用户数差异很大,包括C端和B端
在用户方面,京东数科的用户数未有详细数据,但京东集团的用户数为2020年第二季度破4亿,因为京东购物中相当多用户使用微信支付,而京东收购来的网银在线有地域使用限制,显然京东数科的用户数不会太多。
蚂蚁集团披露,截至2020年6月,支付宝app年活跃用户10亿,月活跃用户7.11亿,月度活跃商家超过8000万,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0家,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务/商业类APP。
除数字支付服务外,支付宝平台同时提供数字金融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支付宝APP已涵盖超过1000种日常生活服务及超过两百万个小程序。
根据蚂蚁招股书,截至2020 年6 月30 日止12 个月期间,通过公司平***成的总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 万亿元人民币。同期中国数字支付交易金额为201万亿元,蚂蚁集团支付宝的交易规模超过55%。
在这个数据上,京东数科数据未知,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数据显示,支付宝与微信两家的市场份额超过93,留给其他所有支付机构的不足7%。
核心金融业务的交易上不在一个量级
蚂蚁集团的微贷 科技 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合计达到2.1万亿,理财 科技 平台促成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4.1万亿元,保险 科技 平台促成的保费及分摊金额达到518亿。
据招股书披露,各报告期京东金条的促成的贷款规模分别为 1,036.85 亿元、2,554.92 亿元、4,589.15 亿元和 2,612.17 亿元。对更为用户和市场熟悉的白条,招股书则并未披露***规模数据。据估算,到2019年末,京东金条和白条的***余额约为5000亿元左右。而据蚂蚁集团的招股书披露,其截止2020年6月末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两者出现了数量级差距。
蚂蚁招股书中披露,其微贷 科技 平台产品花呗、借呗等,2020年上半年收入285.86亿元。2014年2月推出的“京东白条”收入达17.94 亿元,2020上年半京东金条实现的 科技 服务收入 26.36 亿元。
研发投入能力和比例都很大,但差距不小
京东数科招股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共有在岗员工数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京东数科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占比 15.67% ,在科创板年营收超百亿元人民币的公司中(含已申报)仅低于中芯国际,位列第二名,在整个A股市场超出95%的上市公司。这说明,京东数科很“ 科技 ”。
2019年蚂蚁 科技 全年技术研发投入高达106.02亿元,相当于130多家科创板新股2019年研发支出的一半。而此次IPO募集资金的40%都将投向支持创新及 科技 ,30%将投向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同时,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末,蚂蚁集团10646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了64%。
2017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数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78亿元、17.43亿元、25.67亿元和16.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88%、12.80%、14.10%和15.67%。因营收规模更大,蚂蚁集团科研投入整体金额也更多,分别达到47.89亿、69.03亿、以及106.05亿,始终维持在京东数科的4倍左右。
截至2020年6月末,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已积累各类模型超过1,000个,风险策略超过10万个,日均决策4.7亿次。在支付服务的技术能力(包括交易处理能力、安全及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蚂蚁集团峰值支付处理量在2019年“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期间达到每秒945.9万次。蚂蚁的风控体系叫“蚁盾”,这套体系有多强,看看支付宝经常做一些其他公司不敢做的网络促销、2020年疫情后的消费券多数地方***都选择支付宝而不怕被薅羊毛,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技术专利上,蚂蚁已经拥有2.6万项专利,26项自研核心技术、18项世界级奖项。在数据库方面,蚂蚁自研究的数据库OceanBase性能测试世界第一,而在与金融强相关的区块链技术积累上,蚂蚁链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也拿到了全球第一,并已经开始商业化。知识产权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榜单显示,阿里巴巴(含蚂蚁集团)以1457件专利数继续位列第一,且总数超过2、3、4名之和。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有872件。
网易云h5成功原因
并不是所有拥有高级屏幕的H5都是靠光鲜亮丽的设计取胜,但无一例外的是,总结了过去一年所有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挖掘出一些亮点,标榜用户特性,让每个用户得到不同的结果。同时,它们又不约而同地从测试结果中生成带有个人标签的图片或关键词,使之成为个人符号,在展示过程中突出用户的个性化,与他人区分开来。这反映了数据个性化的重要价值。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才有了分享的意义,才有了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独特性的冲动。这也是大数据的真正魅力所在。
回顾爆红网络的两次年度盘点,都展现了大数据之美。网易音乐标注了用户一年中的“特殊日子”和他的“年度歌手”,最终定制了极具个性化的“个人十佳歌单”,成为分享量最大的页面截图;再看支付宝账单,通过对线上交易数据的深度挖掘,呈现用户全年的消费习惯,并据此生成2019年的关键词。随着用户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多,他们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翻出用户遗忘的细节,从而比你更了解自己。
事实上,每一次刷屏都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炫技”。很多盘点旨在挖掘人们潜在的情感需求,背后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个个数据给了用户感觉,那些不想说的小故事自然产生情感共鸣,让他们愿意去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愿意分享的用户不仅有积极的欣赏立场,还有一定的炫富心理。大川年终刷屏案与此有关。支付宝利用人们的物质优越感来显示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社会地位,给人一个“炫富”的机会;网易音乐基于兴趣的社交倾向,炫耀自己的音乐品味。
简洁大方的制作,流畅的页面访问,震撼而有情感的文案等。都肯定是触发刷屏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无非是作为一定体量的社交货币,能给用户提供谈资。这里的谈可以理解为能给用户提供存在感的东西,人际交往的载体。当我们对一些话题不了解,别人很难讲,似乎跟不上时代的时候,就需要讲资本来帮助与社会接轨,表达自己的想法,获得存在感和社会认同感。现有经验表明,只要能买到新潮、文艺、幽默标签的社交货币不断产生,总会有用户愿意买单。
可见,在朋友圈的年度盘点中,洞察心理,提供谈资,是一个普遍的特质。事实上,如果使用得当,一剂突破产品与用户壁垒的良药,一定会让你在拥抱更多忠实用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相关问答:
相关问答:现在区域链这么火,360,网易,百度等都有产品,为什么不见支付宝,腾讯有产品出来?
360,网易,百度推出的基于区块链概念的游戏其实是噱头大于实用,放眼全球,在区块链技术领域探索最多的公司非阿里巴巴莫属。区块链技术全球专利布局
2018年2月6日,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该榜单显示, 在区块链技术领域中国已经领先全球,榜单前100名中,中国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企业占比33%;其中阿里巴巴以49件全球专利总量排名第1位,腾讯科技以11件全球专利总量排名第23位。
真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翘楚,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都是非常务实的,从来不搞噱头。
区块链技术的实际使用
不论是百度莱茨狗、网易星球还是360区块猫,只是区块链技术面向用户的一个前段展示,虽然阿里巴巴,腾讯并没有推出类似的展示产品,但两家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其实已经遍布多个领域、多个产品。
一、阿里巴巴
1、2016年7月,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球XIN 公益大会上,蚂蚁金服表示区块链技术将首先使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
2、2016年10月,在杭州云栖大会的区块链分论坛中,阿里云邮箱联合法大大,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邮箱存证产品;
3、2016年10月,同样在杭州云栖大会,介绍了易诚互动旗下的云优商城,他是由易诚互动和阿里金融云合作的国内首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积分商城;
4、2017年3月,阿里巴巴先后与普华永道、新西兰邮政、澳大利亚邮政、澳佳宝、恒天然等澳新合作方分别签署全球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宣布将使用“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率先在澳新等地推动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搭建更为安全的食品市场;
5、2017年5月,阿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恒生电子投资区块链创业公司Symbiont,Symbiont是用于发行和交易区块链智能证券的平台,专注于私募股权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
6、2017年8月,阿里[_a***_]与江苏常州市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使用“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
7、2017年10月11日,蚂蚁金服CTO程立在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峰会上首度披露“BASIC”战略,B即区块链 (Blockchain),同时,宣布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
8、2017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
9、2018年1月12日,阿里巴巴上线“蚂蚁区块链”,主打“区块链”+“公益”,溯源每一笔善款。
二、腾讯
1、2016年5月31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正式成立,该联盟集结了包括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银网络、恒生电子、京东金融、腾讯、华为、银链科技、深圳市金融信息服务协会等在内的31家企业,其中发起单位25家,腾讯、华为等6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加入;2、2016年9月底,微众银行与上海华瑞银行宣布共同开发了国内首个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清算平台并上线试运行;3、2017年春节,开始内测的黄金红包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4、2017年4月,腾讯发布区块链方案***,旨在打造区块链生态。同时,腾讯的区块链行业解决方案也于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另外,还发布了自己的区块链项目:可信区块链;5、2017年6月,中国银行与腾讯共同成立了“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将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6、2017年9月,腾讯和英特尔在无锡召开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宣布达成合作,并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开发区块链技术,用于腾讯TUSI安全实验室,以推动物联网使用场景中安全防护能力的建立;7、2017年10月,腾讯加入加拿大区块链研究所;8、2017年11月8日,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区块链金融级解决方案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9、2017年12月19日,在广东有贝、腾讯、华夏银行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以腾讯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发布。
其实区块链并不仅仅是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币,也不仅仅是区块猫、莱茨狗、网易星球等小游戏,区块链的使用几乎无处不在,从以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对比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在金融、安全、供应链、医疗、慈善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输出,而腾讯的区块链似乎更多的是在金融领域,但不论怎样,阿里巴巴和腾讯其实都已经走在了区块链技术的最前端。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颠覆性核心技术,都说区块链技术将会重新定义世界,有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专利积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会不会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一次弯道超车?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区块链领域真的会由中国企业来主导。如果有,我想应该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某一位,不知道大家更看好谁呢?
后缀: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国52家公司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