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编:记得关注哦

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投资区块链,猛戳:火星财经app下载

文章来源:孙副社长

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区块链行业的朋友们来说,“一夜暴富”实在是一个太熟悉不过的词了。就好像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所说的一样,在弥漫着焦虑气氛的时代,只有这个目标才能平复很多人心中的狂躁,让他们静下心来朝着一个方向而努力。

事实上,很多从业者进入币圈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在之前做投资策略的线上分享时,为了吸引观众,笔者也曾经把这个词加入到题目当中,事实证明,传播效果奇佳无比。但问题在于,我们很可能都忽视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一夜暴富”之后,你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赚钱呢?是持续如此大手笔的进出、还是回归细水长流、亦或是分文不进,坐吃山空?

一、单纯炒币可能并非一夜暴富的途径

在正式开始论述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任何超出常理的能力,都是需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的,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虽然业内很多实现一夜暴富的“大佬”在提及他们的“致富经”时,很多人都会告诉你这些财富是来源于自己辛苦炒币挖矿搬砖云云,然而结合现实的情况来看,此种方法所获得的收益率其实时常低于预期,至少很难让普通人达到财富自由的水平。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本金有限。对于大多数买个苹果最新版手机都要咬牙切齿思前想后的普通人来说,让他们猛然拿出一笔暂时用不到的现金作为投资数字货币的本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那些此前能够拿出几万十几万元钱扔到数字货币市场里不管的人,人家本来就不怎么缺钱,对其而言,炒币挖矿暴富与其说是一场精心准备的蓄谋,实际上更像是无心插柳的神来之笔。拿笔者曾经遇到的一位矿圈老板来说,他在给人们讲自己挖矿创业的经历时,提到自己在熊市期间,一度惨到个人银行卡里“只剩十几万元现金了”,说得在场的观众们面面相觑,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十几万元对于人家来说兴许只是个看不上的零头,但对于小老百姓、尤其是那些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钱真心已经不少了。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之前,还在朋友圈看到了两个水滴筹的众筹项目,点进去一看,那些普通的家庭还在为了三五万的医疗款四处求人,对于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让他们拿出一笔款子扔到币市里谈何容易?

二是未能及时出货。对于一个生活富足、无欲无求的有钱人来说,扔到数字货币市场的几十万元,随便怎么折腾都没关系,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币市里那点钱所牵扯到的问题可大了去了。收益率上几倍的差距,往往就是生活质量的天差地别。举个例子,你在2018年1月8日(加密货币市值最高巅峰-的时候,让一个人把其在市场里面的十几万元都取出来,他100%是不情愿的,毕竟在人家看来,十几万元顶多能买个轿车,但如果再放大个十倍、变成一百十几万,那离自己梦寐以求的房子全款可能就只有一步之遥了,所以这个时候让他们抽身撤退,对方是极度患得患失的。更何况,正如笔者在《想要创造历史,就别总拿过去的经验预测区块链》一文中第3部分所提出的:由于9***的存在,当时行业的很多声音认为,加密货币市场三四个月就能走一轮牛熊周期,如果拿住一年不放,翻他个十倍百倍不还是手到擒来的事?所以,虽然2017年币圈牛市的走势十分骇人,但很多参与者其实并没有吃尽这一波行情的红利,一度的“百倍千倍”也在随后的熊市中变成了“几倍十倍”,可以说实际收益率并不太高,至于所谓的“身家”和“市值”,亦只不过是某一个瞬间的理论收益而已。

有限的本金和触顶反弹的收益率,使得相当一部分人在数字货币市场里的收益率虽然比较丰厚,但其实还远谈不上瞬间财富自由的地步,与其说是“一夜暴富”,不如说是(穷人)“一夜小富”、或者(富人)“一夜更富”。那么问题来了:那些真正实现资产指数级暴增、也就是“一夜暴富”的部分大佬,他们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事实上,除了炒币之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但却鲜为人知的途径,那就是参与与ICO相关的利益链条。

二、大佬们的财富机密:难以启齿的ICO往事

众所周知,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堪称敛财最猛的生意之一,通过营造所谓的“刚需”、主力开发商们拿走了各个家庭前几十年的所有积蓄和后几十年的潜在收入。在某种程度上,ICO的搜刮力度跟房地产就有异曲同工之效,通过抓住人类的贪欲,它掠取了普通人能够调动得动的几乎所有现金。当投资者们倾其所有地将自己的财产争先恐后地扔到项目方的资金池里时,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很多区块链的项目会有这么多钱。所以,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很多大佬来说,ICO其实才是他们真正发家的原因,因为与需要不菲投入的数字货币投资相比,这才是真正以近乎为零的财务成本来获得大量财富的方式。

需要指出,参与ICO的产业链,并不仅仅指的是亲身上阵来发起融资,总体来看,“ICO=一夜暴富”的情形,主要是出现在其于2016和2017年刚刚抛头露面、整个过程存在非常多灰色操作空间的时候;而自2017年下半年起、随着ICO的事前操作流程与事后监管制度开始逐渐成熟,发起者所获得的资产已经不能再随意的装到自己兜里,ICO就此从当初的快速致富手段、变成了一个比较普通的创业融资工具,跟“一夜暴富”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这个时候想要通过ICO来实现财务自由,就不能在一个项目上吊死了,而要***取“多元化”的策略,也就是在每个项目上都捞一点,而“捞”的方式,则主要是通过收取集资总额的百分之几、来进行各种形式的信用站台(包括代投、喊单、当顾问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大佬即便是在熊市期间,依然表现得非常有钱,而这些资金除了自己在高点退出的一部分数字货币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通过站台ICO项目方来获得收益。

但是问题在于,正如笔者经常会反复唠叨的一句话所言:这世界上就没有让你两头能占便宜的好事。对于通过参与某些ICO利益链条一夜暴富的那些人来说尤为如此——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使用权交给项目方、或是为相关的项目美言几句,轻轻松松就会有成百上千万元到账,世界上还有比这样的生意更为零成本的吗?殊不知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给ICO做信用背书的成本其实是真切存在的,而且价值不菲,只不过它在千币齐发的狂欢时刻始终处于***状态、不为外界所知,直到市场***之后,才从阴影中显现出来,一把压在了当事人的身上,成为了他们的沉重负担,这就是区块链世界里最容易被人忽视、但却最重要的财富——声誉与信任。

三、过把瘾就死?区块链的赛场不是只打一个赛季

相信很多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与投资者们最近半年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2018年初活跃在行业里的、那些“一夜暴富”的红人们,似乎一夜之间都在舆论场上销声匿迹了,从指点江山锐气毕露的激扬KOL,转瞬之间就成了绝口不提当年勇的佛系扫地僧,原先朋友圈一天发八条,现在八天发一条(还是三天可见)。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颇符合区块链行业干净利落的气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严格来说,很多人其实本不想这样,毕竟在泛***圈化的区块链领域,让出曝光率和行业话语权,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潜在收益的下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因为之前站台的ICO项目波及,导致自己的信用破产了。

按理来说,大佬给区块链新项目站台,并不一定就应该是被千夫所指的原罪,谁看到几个自己比较欣赏的团队,还不能精神上支持一下了?但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把站台这种事情当做了一种***裸的交易来做,也就是项目好不好我不是太管,只要不是看上去太不像样,给个几百上千万我都能替你宣传一下,这一下就把投资者们引到生死未卜的阴沟里去了。最终在一地鸡毛之余,也让外界对自己的信任土崩瓦解。需要指出,这种失信不是源自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而是整个行业战线上的全线崩溃——没有C端的个人再愿意投资与你相关的产品、也没有B端的机构再敢跟你进行合作,换句话讲,你从区块链行业获取收益的所有可能,几乎都已经被截断了。如此来看,不是这些人不想刷存在感,实在是各种主动或被动因素使然:脸皮薄的干脆不敢露面,至于脸皮厚的也没有人愿意待见他们。说的不好听点,他们已经被币圈和链圈在潜意识里“开除圈籍”了,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而这,就是很多一夜暴富者此前所未能预料到的成本所在——他们以自己的信用为成本,虽然在短期内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但与之如影随形的代价,就是他们可能会损失掉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从区块链行业获取收入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透支自己信任所换来的“一夜暴富”,真的是一种合适的赚钱策略吗?或者直白的说,以这种方式来一次性获得很多ICO资金、与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精力来稳妥地获得应得的劳动收入相比,哪种方式所获得的利润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在成本方面大家应该没有争议——前者所面临的成本必然要比后者更高(因为信用破产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值得研讨的实际上是在收益方面。其实这种事情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就知道,如果现在突然让你拿出一笔大额现金出来参加ICO,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能调动多少资金呢?在不把自己原有固定资产变现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其实可能根本没多少,反倒是细水长流的持续输出总量会更多,就好像在买房买车的时候,人们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掏不出与之等量的现钞来付款的,只有通过“先贷款后还款”的模式,不断在未来出售自己的时间,才能积累起足额的资金。换句话说,“一夜暴富未来颗粒无收”的组合,它在收益上很可能也是比不过“细水长流闷声发财”的模式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在某一个时间点所能拿出的钱,是比不上未来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所持续输出的资金的。

如此一来,我们便得出了这样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结论;那就是以自身信用为成本来“一夜暴富”的行为,不仅会承担很高的名誉风险成本,而且在总的经济收入上,可能也并不合算。在区块链行业这样一个震荡螺旋向上的领域尤为如此。其实关于这一点不用说的这么复杂,笔者只要举出一个例子来,大家就都能明白:今天很多人都会嘲笑那些在2014和15年卷款跑路的币圈人,因为他们虽然爽了一时,却错过了本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而获得的更大机遇。但回过头来一想,三五年之后的人们如果回头看今天的这些闹剧,何尝又不是如此?

表:两种收益模式的对比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用一个类比来结束今天的这篇论述。经常看NBA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瞬间爆发”的情况,比如说单场得到六七十分、或是单个赛季连胜二三十场等等,老实说,如果NBA只是打这一场或是一个赛季的比赛,那这些人铁定就封神了,但问题是——竞技体育比赛是会持续贯穿一名运动员生涯整个时期的。所以,对于球员们来说,他们很多时候会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通过透支掉自己未来的力量和健康、来换取瞬间爆发的表现;要么通过稳定的状态和输出,来使得自己的竞技状态尽可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区块链领域也是如此,在这个行业中,你可以选择牺牲掉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收入,在短时间内聚拢大量的财富,进而成为昙花一现的行业明星,也可以选择珍惜自己的羽毛,保持自己的声望和别人的信任,让自己的收入缓慢稳定的上升,进而成为行业的寿星,而这个选择的关键,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你在区块链这个赛场中的规划,究竟是一场比赛、一个赛季,抑或是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

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前景

前瞻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发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级别市场规模,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级别产业规模的改变。

在企业数量方面,2020H1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达303家,同比增长274.07%。

中国区块链专利数在全球范围占比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的数据,TOP
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46%,其次为美国占比25%。

区块链产业园区作为区块链产业集***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从产业园的位置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形成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聚集效应,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效应,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应和以重庆、湖南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应。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有望依托聚集效应加速发展。

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占比近65%。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的披露,全国区块链企业近28000家。其中投入生产环节的区块链企业约1000家,占比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

未来区块链行业市场容量有望达万亿级别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区块链技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员整理分析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行业的未来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企业:天舟文化(300148)、美亚柏科(000607)、华媒控股(300188)、数码视讯(300079)、金运激光(300220)、南天信息(000948)、博瑞传播(600880)、安妮股份(002235)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全球区块链投融资***区域分布

全球区块链产业规模高速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区块链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达到43.1亿美元。受到欧美国家对区块链行业新一轮监管政策的影响,全球区块链市场增速较2019年有所下降,达53.***%,预计2023年将达到145.33亿美元。

股权投资***占比接近93%

2021年,全球区块链累计发生投融资1786笔。其中,股权投资1659笔,占比接近投融资总数的93%。此外,并购***共计64起,上市***13起以及代币融资50起。

美洲、欧洲与亚洲的股权投资最为活跃

从股权投资***数量的区域分布来看,美洲的区块链股权投资数量最多,2021年共计发生542笔,占比33%。其次是亚洲与欧洲,分别占比18%与15%,相差不大。整体来看,美欧亚三大洲的股权投资数量占比超过了全球区块链投融资数量的65%。

金额分布上来看,2021年美洲区的区块链股权投资发生额达到了1289.75亿元,占比超过了50%,达到了56%。在股权投资金额方面,欧洲反超亚洲,占比投资金额占比达到了24%,是亚洲(12%)的一倍。

美国“远超同济”

具体到国家层面,美国以484笔股权投资数量,总投资额1167.73亿元的投资金额排名第一。远超第二名中国***笔的投资数量与112.85亿元的投资金额,新加坡与英国分别以91笔投资与88笔投资排在第三、四位。此外,其余国家的股权投资数量均在50笔以下。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华强北——摘下了“一夜暴富”的光环,但荣光从未离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造富神话。 我们放眼 历史 长河就会发现,中世纪时,小工场主和商人发了财;大航海时代开启,贩卖黑奴和土地者变成暴富;工业时代到来,大工厂主和大银行家掌控经济命脉;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和 汽车 行业涌现富豪;世界大战,金融家、政客从中大肆敛财;战后五十年,高新技术产业遍地巨鳄;二十一世纪以来,区块链和加密货币领域又蓄势待发......

我们国内何尝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无数商人、企业主、金融家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品尝到了品质生活的快乐和前路可期的喜悦,即便其中过程坎坷挫折、幽微隐秘,但一代一代的造富神话可谓层出不穷、令人垂涎。

在发达富饶的珠三角地区,深圳华强北就曾是这样一个批量生产造富神话的地方:一夜暴富、空手起家到身价过亿、打工仔翻身做大老板这种例子曾经不断诞生。

1***9年,生产军用无线电半导体的 粤北军工厂 感觉搬迁势在必行,便上书请示领导,结果很快得到批准,省领导大手一挥,兵工厂的三个厂子便从粤北的清远一下子搬家到了 深圳福田区

那时,兵工厂的地界还是一片的荒田杂草、废弃厂房,基本是房屋寥落人马稀。走在宽敞的大土路上,放眼望去,都没有什么遮挡视野的建筑物,这边一眼看见山,那边一眼望到水。当然,辉煌和腾飞总是始于一片平地, 历史 告诉我们,荒芜反而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

兵工厂搬迁之后开始了 ***民工作,改做民用家电,并且更名为 "华强" ,寓意为"中华强大"。

次年, 深圳特区 成立了,一大片荒芜平凡的地块都大有腾飞雄起之志,***特将华强公司附近一条路命名为 "华强路" 。在华强的北边,大量的厂房开始被建造起来,这一片地区被命名为"上步轻工业区", 主要经营电子加工的业务

因为该工业区位于华强公司北侧,便被人们称之为"华强北"。

1981年,华强北的"灵魂建筑"—— 深圳电子大厦 开始动工,落成之后,这座20层高的建筑物显得鹤立鸡群,有些孤零零的,但格外引人注目。

深圳电子大厦就像雨后第一棵春笋,从这片未来的经济沃土上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便是日益壮大的华强北,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华强北已经新建了 五十多家工厂

1984年***视察华强北时,说下了那句 "电脑要从娃娃抓起" ,华强北从此名气越来越大。

一转眼来到八十年代中期,电子工业部考虑到把众多小企业合并成大企业可以打造规模优势,把内部竞争转化为内部有机协作,因此决定整合百余家分散的小型电子企业,成立了 深圳电子集团 ,而深圳电子集团也就是后来的深圳赛格集团公司。

1988年,深圳电子集团在之前建立的深圳电子大厦开立出一个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结果实在太过火爆,只好在1996年将原来的大厦推平,又建了一座摩天大楼—— 赛格广场大厦

1998年,市区***及时把握住转变的契机,开始对华强北商业街进行改造,使这里变成了深圳最传统、最具人气的商业旺地之一。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疯狂的年代。当时在华强北流传着 "一米柜台"的吸金故事 ,亲历者不断讲述着他们所见证的景象:"六万平米的商铺招租,三个小时就一抢而空"、"一个铺位的申请登记表,下楼拿到街上就能转手卖五万块"、"那个时候只要不是傻子,***进华强北都能赚钱。"

只要拿到柜台,无论成本多少,都能在很短的时间收回,人们逐渐变得不计成本,两三万的商铺,转让费能炒到大几十万。

毕竟,一米二的柜台+一台计算器+一部手机=创造几百上千万的财富,这是当时华强北人们所坚信的财富密码

一时间,华强北涌入了四万多家电子公司和几十万电子从业者。造富神话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来到此地,有人原本是工厂小妹,凭借着代销手机麦克风发家致富;有人身无分文来到这里,靠着组装电脑赚得一塌糊涂。

最典型的还是 "山寨手机王子" 的例子,16岁的陈金淩空手随亲戚来到华强北打拼,当他看到山寨机市场生意火爆时,逐渐萌生了整合市场,做一位大代理商的想法。

有了目标以后,陈金淩一边和叔叔打工,一边不断了解市场积攒经验,几年后,他终于攒够人脉和本钱,拿到了代理商的资格,由于为人诚信,供货足,陈金淩的生意越做越大, 最后身家过亿,最辉煌时一天流水超过百万。

不少商界大佬都曾于此发家,例如华强北赛格 科技 创业园的一栋老楼,那就是马化腾与腾讯梦开始的地方。

华强北经济腾飞的背后是 九十年代初期的大潮流 :珠三角的制造业开始逐渐拓展海外市场,将电子产品销往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地。 可以说,八九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国内的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华强北商业区作为全国首批购物放心一条街于2000年获得国家工商局授牌,并在2008年第十届高交会华强北分会场开幕仪式上获得 "中国电子第一街" 荣誉称号,这标志着行内确认了 华强北商业街在全国电子商业界的龙头地位。

直到现在,华强北在很多人记忆中占据的位置,是"中国电子第一街",但这"第一街"的名号背后却带有几丝讽刺意味,这要从世纪之初的山寨机风潮说起。

2003年以前,华强北什么都能造,但造不了手机,因为手机毕竟是高 科技 产品,是集成了多项精密技术的高壁垒产品。

但这一壁垒在2003年被台湾联发科的技术创新推平——单个芯片,就具备手机所需要的多个模块,从此华强北的生产厂家只需要加装几个部件就可以出产品了。具备了完整产业链的那一刻,便是华强北走上山寨机不归路的开始。

"山寨手机王子"的发家就始于这个阶段。在当时,华强北山寨机在售价上有着碾压性的优势,正品卖一千,它可以只卖三百,这已经是获利丰厚的售价;超大容量电池、超大音量、四卡四待......

华强北各种魔改又为手机增添了不少别致而实用的功能。 逐渐地,已经是亚洲最大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的华强北又进而成就了亚洲最大的手机交易中心。

摊位的炒作情况有增无减,商铺租金两到三万,但是转让费有时被炒到将近百万。山寨机的种类开始琳琅满目,全国上下充斥着数百个山寨品牌之多,但都是换汤不换药,同质化问题严重。

要知道,同质化严重、供给充足的市场总是面临着过度饱和的风险,你的产品我的产品都一样,那靠什么竞争?只有拼成本。

于是这种过度饱和又缺乏管制的市场渐渐滋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包装、印标、封装、[_a***_],一个完整的***链条从狭缝中逐渐滋生。

华强北逐渐在界内外积累下了广泛的恶评,迫于舆论压力, ***开展了高强度清查,甚至深圳***亲自带队出马,2011那年,华强北又来了一次彻底的"大扫荡"。

经过高压集中整治,华强商业圈出现 "关、停、并、转" 潮,一些依靠违法手段经营的商户失去生存土壤,华强北手机专业市场3575个商户主动退场,2012年10月份,因为地铁7号线建设开工,主干道被封闭三年,华强北自此人气日渐冷落。

当然,巴菲特老先生曾经说过:"等到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没穿泳裤",有些华强北人是获利抽身,有些则是被倾倒的财富大厦砸得粉身碎骨。 比如"山寨机小王子",在海水退潮后,妻子离开自己,合作伙伴抽身,大批货物囤在手里,还每天被人讨债催款,最后精神失常,衣衫褴褛地混迹在华强北的大街小巷里。

世纪之交的华强北,总让人联想起十八世纪的纽约,十九世纪的伦敦:野蛮生长,到处是混乱、无序,到处是机遇、潜力。

但这种无序的日子是无法长久的,一些华强北的从业者早早预见到这一天,完成财富积累之后便将精力付诸于转型,不过更多人则是带着全副身家,和华强北山寨帝国陪了葬。

从无序到有序,从熵增到熵减,这是人类 社会 发展的规律,小小的华强北概莫能外。红利期的浪潮褪去之后,华强北真正没落了吗?不尽然。

有人离场就有人入场,铁打的地界,流水的从业者,如今确实缺少那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了,不过从业大军还在,华强北人的经营内容只不过从山寨机变成了 正品机、化妆品、区块链矿机。

相关数据显示,华强北商业区占地面积仅有1.45平方公里,却有企业约2.5万家,个体工商户2万余户,从业人员近23万人。

华强北仍然是那个"打个喷嚏全国电子产业都要抖三抖"的地方,全国大部分TWS耳机、区块链挖矿用的矿机仍然来自这里,而且近些年,替人购置手机、完善售后的背包客群体逐渐壮大,良币驱逐劣币,那些靠信誉、服务、效率积攒下人脉的背包客们逐渐有了不菲的收入。

前些日子,这里才刚刚举办了第三届华强北 科技 艺术节和第二十二届高交会, 科技 + 时尚 +艺术成了华强北的新标签。

可以说,被时代淘洗沉淀过的华强北,确实已经摘下了"一夜暴富"的光环,但荣光从未远离这里,而是在这片依然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上空徘徊,等待着有朝一日荣光回归。

后缀:从“一夜暴富”说起:区块链行业不是只有一个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