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公布 多数为数字藏品相关平台
根据《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近日发布第十一批共502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数据观发现,清单***有502个主体,多数为数字藏品相关平台。

清单显示,科大讯飞的星昼数字藏品、《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有限公司的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数字藏品平台、央视网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央数藏、招商银行的小招藏品馆、中国邮政数字藏品平台等知名数字藏品平台已进行备案。
备案清单如下:

责任编辑:张薇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区块链备案是指根据《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基于区块链技术或者系统,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都需要进行登记备案。《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室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
不论是公有链,还是联盟链、私有链,理论上都是在备案范围的;“信息服务”,不基于区块链技术或系统运行的区块链媒体、行情资讯、社区等服务,不属于备案范围。区块链备案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只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或者系统,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包括BaaS平台、元宇宙、数字藏品、NFT服务也属于区块链,都需要做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区块链备案办理流程:
1、进入备案系统***,注册账号,填写基本信息,注册完成,就可以用手机号登录备案系统了。
2、登录备案系统后,申请人应根据系统引导逐步填写申请主体信息、负责人信息和服务信息,上传备案系统要求的材料图片,然后提交完成。
3、等待网信办的审查,二十个工作日内答复。
4、通过办公室的审查后,取得注册号码。完成归档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商应在其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等明显位置显示其归档号码。
法律依据:
《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类别、服务形式、应用领域、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履行备案手续。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服务项目、平台网址等事项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终止服务的,应当在终止服务三十个工作日前办理注销手续,并作出妥善安排。
第十二条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收到备案人提交的备案材料后,材料齐全的,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发放备案编号,并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向社会公布备案信息;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在二十个工作日内通知备案人并说明理由。
区块链金融前景有多大
金融是区块链应用最多的领域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328个,其中金融区块链应用落地项目96个,占比29%。在同期应用落地项目中占比最高,较2018年同比增长41%。
回顾国内,2019年区块链开始站上了政策的风口。据统计,2019年国家及各部委出台区块链方面政策21项,从国家政策上看,金融领域仍然是区块链技术的的重点领域,同时贸易与工业互联网也成为了新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热土。
目前金融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跨境支付周期长、费用高,结算环节效率低下,风险控制代价高以及数据安全隐患大等。
区块链与金融业具有较高的契合性
由于金融业本身确认信息真实的成本较高、对大规模共识也有需求、行业天生包含很多原生数据、且参与人数众多可形成网络效应,因此区块链与金融业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区块链的出现,使很多传统互联网中因信任粒度或信任成本问题而难以进行线上融合的场景有了融合创新的可能。
具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企业有72家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内已备案的提供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公司约420家左右,共计506项服务。其中提供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的企业有72家,占比17%,共备案120项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探索最多的领域
细分领域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支付清算、资金管理等细分领域都有具体的项目落地,尤以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结算以及贸易融资领域比重较高,落地项目数量分别为34个、15个以及13个。
银行业积极布局区块链
近几年,区块链金融应用案例不断增多,涵盖了银行、证券、信托、征信和保险等多个领域,而银行是布局区块链金融最积极的机构。据零壹智库统计显示,自2016年—2019年银行业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从11件增长至433件,翻了近39倍。具体来看,在2016年仅中国银行和微众银行申请了区块链专利,数量分别是7件和4件。2017年—2019年期间,申请专利总数量分别是43件、95件和284件。
截至2019年12月1日,我国共计15家银行申请了区块链相关专利,排在前3的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微众银行共申请了288件,占所有专利数量的66.5%。据统计,仅2019年银行业申请的区块链专利就达284件,共计有9家银行申请了区块链相关专利,其中,微众银行以229件排在首位,占到2019年新增专利总数的81%;排在第二的是工商银行,在2019年申请了35件,占总数的12%;其余7家银行专利申请数量均在10件以下。
工行落地场景最多
银行业也积极利用其技术优势纷纷布局落地区块链项目,从央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城市商行,大部分银行机构都相继部署了区块链应用,其应用场景涵盖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房屋租赁、公益扶贫、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等多个领域。其中工行落地了8个场景,排在首位。据可信区块链推进***金融应用工作组不完全统计,涉及应用领域如下所示: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人民币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二是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三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
而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与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数字货币将会极大提高跨境结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传统跨境结算高得多。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海外资本的扩张,DC/EP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