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停工留薪期 工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工伤停工留薪的期限是多久?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 工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停工留薪期的期限,是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情诊断意见确定,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若住院,一般会根据出院时间确定。因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也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是不超过12个月。

法律主观:一般情况下,工伤停工留薪期不会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延长期限需要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因此,停工留薪期一般为十二个月,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 工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待遇不变、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工伤医疗期内,工伤职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可得到病***工资或伤残津贴,单位不需对其护理负责。

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 工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停工留薪期,是指工伤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停止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限,包括住院治疗和出院后休养期间。

工伤停工留薪期的法律规定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法律主观:一般情况下,工伤停工留薪期不会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延长期限需要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因此,停工留薪期一般为十二个月,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工伤停职留薪的最新规定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2、我国法律规定的工伤期间停止留薪的标准是,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

3、工伤停工留薪期规定具体如下:职工经企业批准停薪留职的,其在原企业的工资总额,可以由原企业留作工资储备金使用;职工在停薪留职期间要求调动工作的,原单位应当支持。

4、法律客观:工伤保险条例在第三十一条二款对停工留薪期作了原则性规定,即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5、法律客观:停工留薪期是《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一个概念,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薪水、***、保险等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劳动法规定的停工留薪期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停工留薪期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但也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经过协商确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停工留薪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企业在停工留薪期内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则停工留薪期结束。

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停工留薪期 工伤、停工留薪期和工伤保险条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